生物学因素
生物学因素中包括遗传因素、神经发育、环境、感染等。基因是影响人类和动物正常与异常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。对所谓“功能性精神障碍”(如精神分裂症、心境障碍、儿童孤独症、神经厌食症、儿童多动症、惊恐障碍等)进行研究时,得出的结论是:这些疾病具有遗传性,是基因将疾病的易感性一代传给一代。另外,表观遗传学是与遗传学相对应的概念。表观遗传学则是指基于非基因序列改变所致基因水平变化。由于环境的作用,影响了基因的表达,从而可能导致某些疾病的情况,这种表观遗传的改变有遗传至下一代的倾向。此外,神经发育异常学说逐渐成为精神疾病发病机制的主要前沿研究领域。精神发育学说认为,神经发育障碍患者的大脑从一开始就未能有正常的发育,由于遗传和某些精神发育危险因素相互作用,在胚胎期大脑发育过程中就出现了某些神经病理改变,这些改变的即刻效应并不显著,随着进入青春期或成年早期,在外界环境因素的不良刺激下,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。另外,早在20世纪早期,我们就已知道感染因素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,产生精神障碍。例如通过性传播的梅毒螺旋体首先引起生殖系统症状,在多年的潜伏后,进入脑内,导致神经梅毒。神经梅毒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的退行性变,表现为痴呆、精神病性症状及麻痹。
心理、社会因素
心理、社会因素既可以作为原因因素在精神障碍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,也可以作为相关因素影响精神障碍的发生、发展,还可以在躯体疾病的发生、发展中起重要作用。临床上,与急性应激有关的精神障碍主要有急性应激反应和创伤后应激障碍。此外,不同人格特征患精神障碍的可能性不同。